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俊[1] He Jun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出 处:《郭沫若学刊》2021年第3期55-61,共7页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 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创造社作家群落与德语文学之关系构建研究”(GY2018A01)。
摘 要:迄今,学界对创造社和"左联"作家陶晶孙的关注逐渐浮出水面,但是他与多元化的德语文学和文化之间的多维度独特关联尚还有待进一步掘发和梳理。作为少年时代就负笈东瀛而又谙熟德语的中国学人,陶晶孙对德语文学和文化的接受呈现出多元化的别样特征,可谓"自成一派":一方面,他身处"言必称德国"的时代背景之下,借助日本教育这一中介汲取了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官方推介的德国古典文学资源;另一方面,他间接吸收了村山知义和辻恒彦等日本留德左翼文人引入日本的德国无产阶级劳工戏剧,把它们以木偶戏的形式搬上舞台并用作斗争武器;再者,精通德语的他可以直接能动地涉猎德国文学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译述和化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