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超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文史博览》2021年第9期49-49,共1页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张“洋文凭”在大学里到底有多重要?1925年,萧一山以北大高才生的身份入清华任教,深得梁启超的欣赏和提携,然而只能屈居讲师教席。此前一年,年龄相仿的钱端升以哈佛博士身份回母校清华任教,年仅24岁,起步于副教授,次年便升为教授。同期,校内的“海归派”教师,如刘师舜、钱昌祚、叶企孙、陈达、陈岱孙、萨本栋等,也只有区区20多岁,但也大都是正教授。
关 键 词:海归派 萧一山 叶企孙 钱端升 萨本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钱昌祚 民国大学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