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里的“海归派”有多吃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超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文史博览》2021年第9期49-49,共1页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摘  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张“洋文凭”在大学里到底有多重要?1925年,萧一山以北大高才生的身份入清华任教,深得梁启超的欣赏和提携,然而只能屈居讲师教席。此前一年,年龄相仿的钱端升以哈佛博士身份回母校清华任教,年仅24岁,起步于副教授,次年便升为教授。同期,校内的“海归派”教师,如刘师舜、钱昌祚、叶企孙、陈达、陈岱孙、萨本栋等,也只有区区20多岁,但也大都是正教授。

关 键 词:海归派 萧一山 叶企孙 钱端升 萨本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钱昌祚 民国大学 

分 类 号:G64[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