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182-192,共11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术语考释与谱系建构”(项目编号:19ZDA24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按照现代文论观念,插图和评点是小说主文本的两大副文本。在明代后期的小说出版中,二者呈此消彼长态势。万历、泰昌间,"图"多而"评"少;至天启、崇祯,江浙书坊偏重插图质量取代闽中偏重插图数量,致使插图数量在文本中锐减,呈现出图消而评长态势,插图节省出的页面空间逐渐被日渐丰富的评点所占据。尽管图与评两大副文本有所消长,但人们仍然重视小说文本的"可观性"传达。评者除了借助特殊符号、格式等吸引读者细读关目,还特别乐于通过援引绘画术语来评赏小说文本所传达的绘画视觉效果及图景。随着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明确提出"文中有画"观念,人们开始热衷于发掘隐含于小说字里行间的故事图、人物图、变相等画感,并展开较为细致的评赏。于是,"拟画批评"得以大行其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