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辩研究的由来、取向与方法  被引量:2

The Origin and Research Method of Study of the School of Nam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杨 He Ya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中国孟子研究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5期31-38,共8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先秦诸子对于名辩问题曾予以充分讨论,但并未引起秦汉以来学人的足够重视,直至晚清民初,其研究才得以复兴,并持续至今。近百余年先秦名辩研究的主要取向是根据逻辑学(尤其是传统逻辑)、哲学、符号学等理论对文本进行理论重构,也有部分研究者偏重于探寻古人对于名辩问题的处理方案。当今先秦名辩研究,除了需要扎实可靠的文献基础,还需要根据名辩文本特点采取适宜的解读方法。从对《公孙龙子·白马论》的解读可见,概念澄清和论证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文本的固有含义,是解读类似文本、处理名辩问题的适宜方法。

关 键 词:先秦名辩 理论重构 概念澄清 论证分析 《白马论》 

分 类 号:B81-092[哲学宗教—逻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