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静如[1] Pan Jingr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学评论》2021年第5期193-203,共11页Literary Review
摘 要:历代以海为题材的赋体文学创作构成了久远的传统,在递承中显出嬗变,表现为各时代的观念、知识对文本的渗透。汉魏以降,相对于方位、蛮荒、诡怪、神仙等观念或想象的消长,知识的增益乃至反拨一直存在,并在近代全球视域中达到顶点。然而,当晚清士人努力清除"荒谬"的四海观念时,一种新的且错位的四海观念却借助知识的"神圣"与"科学"而得到确立巩固。循此省察,知识并不中立,有时只是观念的伪装;观念也绝不是知识的简单反映,在可能的时候,总是对知识表现出敌意,二者间充满了多层次的互动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3.11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