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窦志强
出 处:《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第17期115-118,共4页China's Naturopathy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教育便函[2019]91号);2018年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GZK-2018-068)
摘 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陈建章教授论治脾胃病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治疗脾胃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方法:选取陈建章教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处方400张,建立中医处方数据库,纳入中药名称、功效、剂量、四性、五味等信息并进行规范化处理,统计用药频次、剂量及高频中药功效、四性、五味分类情况.结果:400张处方中,中药味数为12~15味的最多,占比为39.75%(159/400),其中13味和14味药物处方占比为51.50%(206/400);使用剂量最大的药物是黄芪,用量为60g,剂量最小的药物是黄连、吴茱萸、檀香,用量均为2g;共使用152种中药,用药总频次为5245次;高频中药(频次≥20次)有43种,频次占比为89.74%(4707/5245),其中姜半夏、太子参、黄连、姜竹茹、海螵蛸、木香、吴茱萸、枳实、延胡索的频次占比均在50%以上.高频中药功效分类结果按频次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理气药、补益药、化痰(和胃)药、活血药、化湿药、温里药、清热药、制酸药、消食药、安神药、抗肿瘤药、润肠药及其他药;以温性药和平性药居多,分别占比为34.96%(1661/4751)、18.99%(902/4751);以苦味和辛味药居多,分别占34.74%(2799/8058)、32.95%(2655/8058).结论:陈建章教授治疗旴江地区脾胃病用药剂量较小,药味一般在12~15味,药性多温、平,药味多苦、辛,喜用姜半夏、太子参、黄连、姜竹茹、海螵蛸、木香、吴茱萸、枳实、延胡索等理气、补益、化痰(和胃)、活血、化湿药,切合旴江地区脾虚湿壅基本病机及陈建章教授辛开苦降、虚实兼顾、平调寒热、调畅气血、心身同治之“衡法”治疗思想.
分 类 号:R256[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9[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