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主编寄语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梅生伟[1,2,3,4,5] 陈来军 朱建全[10,11,12,13] 

机构地区:[1]青海大学 [2]青海大学新能源学院 [3]清华大学电机系 [4]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5]中国自动化学会 [6]青海大学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7]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储能并网与运行控制技术分委会 [8]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委会 [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 [10]华南理工大学 [11]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12]中国仿真学会综合能源系统数字孪生专业委员会 [13]IEEE PES电力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分委会

出  处:《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年第10期1-2,I0001,共3页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摘  要:储能可以弥补新能源在随机波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从根本上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难题,被认为是支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最核心的物理手段。目前,世界各国已掀起建设储能的热潮,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储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在我国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关 键 词:先天缺陷 新能源消纳 新型电力 物理手段 碳中和 随机波动性 战略地位 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分 类 号:TM91[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