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喜 Luo Zi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哲学系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1年第9期10-19,共10页FOREIGN PHILOSOPHY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项目“康德相容论及其现当代哲学意义研究”(编号2020M670371);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编号201966053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致力于在“先验演绎”的框架内探讨康德关于经验对象构造的思想。在康德看来,经验对象既不是物自身,也不是单纯的心灵状态,而是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表象出来的对象。经验对象的构造过程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知性凭借范畴构造出作为形式结构的先验对象,这是任何对象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其次,想象力发挥着沟通感性与知性的中介作用,它能在杂多材料的综合中执行知性的规范性要求,从而将经验性直观归摄到客体概念之下;再次,感性提供现象,知性提供先验对象,想象力结合二者,经验对象的构造呈现出三重主体依赖性。经验得以可能的条件同时也是经验对象得以可能的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