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银波[1] Yang Yinbo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62-176,共15页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核心区’外刀郎木卡姆形态变异的人类学研究”(2019TS148)。
摘 要:刀郎木卡姆是流传于新疆南部叶尔羌河畔的一种歌舞套曲,其唱腔中的“五声”现象被许多学者所关注,虽然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但这一现象出现在南疆“非五声”文化区内依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刀郎木卡姆中没有稳定的“宫-角”大三度,部分学者认为其“五声”只是一些零碎性的片段,不宜过分夸大。“商核”理论以“商”为生律起点,双向五度第一次生律产生的“内核”三音并不包括“宫-角”大三度,但这个“内核”结构恰恰是五声体系的核心。通过对麦盖提九套刀郎木卡姆唱腔音调的详细分析,发现在复杂的音调表象下,每一套都含有稳定的“内核”三音结构。最让人惊奇的是有八套木卡姆的“内核”三音均为“^(#)C-^(#)F-B”,这个固定的音高框架犹如“遗传基因”深潜于刀郎人的音调思维中,主导着他们的音乐创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9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