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重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出 处:《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5期64-66,73,共4页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Taiyuan's Committee of the C.P.C
基 金:“复旦大学望道经典研究项目资助”的成果。
摘 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历史本质,昭示出大力发展生产力的三重哲学逻辑:一是从异化劳动视角切入,阐明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构成了扬弃异化的必然前提;二是以极端贫困普遍化的消除为基点,揭示出生产力普遍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三是在关系建构中擘画出各民族普遍交往的世界谱系,展现出个体由地域性到世界历史性、“经验上普遍的个人”的发展图景,助推“没有财产”的群众之间的联合由局域性走向世界性。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生产力范畴由经济学术语向哲学话语的转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