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221003
出 处:《中国实用医药》2021年第28期177-180,共4页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 通过对本院2018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原因提出应对举措。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ADR报告,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 ,从患者基本资料、用药情况、临床症状及涉及的器官系统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生ADR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63例出现ADR的患者中,女性39例(61.90%),男性24例(38.10%),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96岁,老年患者(≥60岁)ADR发生率最高为71.43%(45/63)。63例ADR涉及药品11个种类,其中抗菌药物34例(53.97%),中成药10例(15.87%),心脑血管系统用药7例(11.11%),其他12例(19.05%);其中涉及占比较高的前五种药品分别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6例(25.39%)、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5例(7.93%)、注射用头孢他啶4例(6.34%)、热毒宁注射液4例(6.34%)、注射用血塞通3例(4.76%);ADR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的发生频率最高为92.06%(58/63)、其次为口服给药3.17%(2/63)、皮下注射1.59%(1/63)、舌下含服1.59%(1/63)、静脉推注1.59%(1/63);ADR累及的系统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主要临床症状是瘙痒、红斑伴水肿、皮肤刺激等。结论 医院加强药物使用的监测和管理,制定合理有效的ADR应对措施,进而达到合理用药,取得安全可靠、疗效明显的治疗目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