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玉霞[1] 孙世成 Deng Yuxia;Sun Shicheng(Pharmacy Department,Weihai Municipal Hospital,Weihai 264200,China;Pharmacy Department,Weih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ihai 264200,China)
机构地区:[1]威海市立医院药剂科,山东264200 [2]威海市中医院药剂科,山东264200
出 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年第20期3123-3127,共5页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基 金:2018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T20184828005)。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机制对栀子化学成分含量及抗炎效果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炮制机制(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下对栀子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观察其抗炎效果。结果整体来看,炮制时间越长、炮制程度越深,栀子的化学成分含量大体变化为依次下降,顺序为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其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顺序为焦栀子、炒栀子、栀子炭;栀子苷酸含量顺序为焦栀子、栀子炭、炒栀子,其余化学含量变化皆为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而抗炎效果,Model组、炒栀子组、焦栀子组、栀子炭组小鼠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1030.11±597.44)mU/L、(274.83±112.09)mU/L、(367.08±173.60)mU/L、(622.91±229.85)m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725.08±342.73)mU/L、(243.58±75.33)mU/L、(476.92±187.43)mU/L、(614.67±215.53)mU/L、总胆红素分别为(88.64±43.95)mU/L、(38.74±20.45)mU/L、(46.12±17.83)mU/L、(68.86±19.27)mU/L、白介素-6(IL-6)分别为(41.49±15.85)mU/L、(25.91±8.94)mU/L、(34.97±4.78)mU/L、(30.29±16.31)mU/L,炒栀子组、焦栀子组、栀子炭组与Model组对比,含量均降低(均P<0.05);但其抗炎效果并不相同,抗炎效果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依次降低。结论不同炮制机制对栀子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炮制时间、炮制程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