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敬[1] HAO Jing
出 处:《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67-179,共13页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宋元小说观念分化研究”(AHSKY2018D111),项目负责人:郝敬。
摘 要: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由说理向叙事的转变,由此确立了小说的叙事性文体特性并得到理论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殷芸和欧阳修是两个标志性的节点。殷芸《小说》并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志人”或“轶事”类小说,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作为现存第一部以“小说”命名、汇集各类题材的小说通选集。殷芸《小说》大量征引史部、子部与集部各类作品,以记言类作品为多,符合“以言说理、以事说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小说观念在北宋之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殷芸《小说》大量采用以“杂传”为主要代表的史部作品,揭开了欧阳修对小说观念“退史入子”重大理论突破的序幕。欧阳修吸收唐宋以来史家对“采小说入史”的思辨成果,在编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艺文志》时,将原属史部杂传类的一些作品及作品集退入子部小说类,将“虚诞怪妄”之说清除出史学书写,同时为小说观念在宋代的嬗变引入了积极因素,不仅增添了虚构和叙事的特征,更为小说取得了以叙事为主要表现体式的独立文体特性,初步完成了叙事性小说体系的理论建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