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天然(综述)[1] 卢光明(审校)
机构地区:[1]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100048 [2]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感染.炎症.修复》2021年第2期117-119,共3页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1607);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2810)。
摘 要:基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物治疗是多种疾病最有潜力的治疗方法[1-2]。BMSCs移植后,在体BMSCs转归的监测,即移植后BMSCs的分布、活性、分化、凋亡情况的监测,一直是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向[3-4]。采用组织病理学观察的方法进行移植BMSCs监测需要离体进行,属于有创检测技术[5]。利用现代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可实现对BMSCs在体、实时命运转归的示踪监测,能够无创显示BMSCs可能的演进方向[6-7]。移植BMSCs的在体影像监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BMSCs在体迁移、分布、定位的示踪;二是在体BMSCs分化的示踪。现将有关BMSCs分子影像学示踪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分 类 号:R445[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