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的渭河盆地黏土矿物记录  被引量:10

East Asian paleoclimate change in the Weihe Basin(central China)since the middle Eocene revealed by clay mineral analysi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恒志 鹿化煜[1] 王逸超 张瀚之[1] 王珧[1] 王可欣 赖文 刘志飞[2] 李艳丽[2] 季峻峰[3] Lyu H;Lu H;Wang Y;Zhang H;Wang Y;Wang K;Lai W;Liu Z;Li Y;Ji J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 [3]南京大学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23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10期1722-1741,共20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88101、41690111、41991320、41920104005)资助。

摘  要:获得新生代连续的东亚气候变化记录,是认识东亚气候变化和季风起源、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的关键.文章基于渭河盆地连续的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序列,开展黏土矿物含量及晶体参数研究,重建了中始新世晚期以来东亚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蒙皂石、伊利石是渭河盆地河湖相沉积物中的主要黏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伊利石化学指数、蒙皂石与伊利石和绿泥石比例的阶段性降低,指示了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背景下,中始新世晚期以来渭河流域化学风化阶段性减弱的特征.坡缕石的形成可能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相应时期流域风化导致的蒙皂石含量和伊利石结晶度实际可能更高.以上结果表明,中始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渭河盆地可能处于一个相对暖湿的气候条件.随着新生代全球温度降低和渭河盆地沉积物的不断加积,渭河盆地的化学风化强度阶段性减弱,东亚季风气候阶段性演化并在第四纪变干.黏土矿物的证据还表明,渭河盆地晚始新世到渐新世气候变干,可能是对全球变冷事件(EOT转型)的响应.

关 键 词:新生代 渭河盆地 黏土矿物 古气候 东亚季风 

分 类 号:P467[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5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