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埃德·琼斯《皮普先生》中的互文性特征论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乐 刘略昌 

机构地区:[1]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53-56,共4页Jiangsu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6ZDA20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西兰毛利英语小说研究”(项目编号:15BWW046);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新西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多元文化进程”(项目编号:18PJC072)阶段研究成果。

摘  要:在2007年度英联邦文学奖获奖小说《皮普先生》中,新西兰当代作家劳埃德•琼斯巧妙地将发生在19世纪英国伦敦的故事融入20世纪南太平洋布干维尔岛原住民女孩玛蒂尔达的生活,使小说与作为源文本的《远大前程》之间呈现出典型的互文性特征,即对话性、适应性和交流性。琼斯不但在互文性写作中与源文本进行了跨时空的对话,而且通过对源文本人物形象的创新性改写和合理的叙事,有效地增强了引文与文本间的张力,同时较好地向读者传递了对狄更斯小说的阐释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赋予了《远大前程》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关 键 词:劳埃德·琼斯 《皮普先生》 互文性特征 查尔斯•狄更斯 《远大前程》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