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明静[1] 冯琼[1] 明静[1] 卢维城[1] 罗薇 蔡冬 冯文婷 周丽霞
机构地区:[1]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新生儿科,海南海口570311
出 处:《临床军医杂志》2021年第9期1018-1020,共3页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基 金: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15A200076)。
摘 要:目的探讨布洛芬治疗时机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疗效及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PD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机将患儿分为早期组(n=38)与延迟组(n=31)。两组患儿进行基础治疗后,早期组立即口饲布洛芬,延迟组于出生后7 d口饲布洛芬。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7、14 d的PDA关闭率,确诊时及出生后14 d的血浆NT-pro BNP、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患儿出生7 d后PDA关闭率为86.84%(33/38),高于延迟组的58.06%(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生14 d后的PDA关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时,两组患儿的血清BUN、Cr、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4 d,两组患儿的血清BUN、Cr均高于确诊时,NT-pro BNP低于确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BUN、Cr、NT-pro 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口服布洛芬的治疗效果与早期口服效果相当,建议PDA患儿确诊后可延迟至出生后7 d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疗,以避免对部分能够自发性关闭的患儿进行药物治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