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依楠 Zhang Yinan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社会科学动态》2021年第11期42-48,共7页
摘 要:目前我国进入了现代风险社会,民众对风险高度敏感,焦虑和恐惧感上升。为了应对以恐怖主义活动为重点的新型风险,预防刑法应运而生并且犯罪圈也随之扩张。在预防刑法理论的指导下,适用预备行为实行化、帮助行为正犯化、立法抽象危险化等方式,可以在潜在性风险转变为实害结果之前将其纳入犯罪范畴,实现对法益的提前保护。但如果预防刑法过度扩张,实践中会出现犯罪界限模糊、陷入“刑法工具化”等问题。因此,我们在风险社会中应当对预防刑法进行合理的限缩,坚持刑法谦抑性的基本立场,加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完善反恐立法体系,理性科学地遏制犯罪,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公共秩序的最佳平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