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文兰[1]
机构地区:[1]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70-76,共7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中国‘五四’女作家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9YJA752028);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1052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中国"五四"作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其作品在现代中国的广泛译介和传播,促成了她与"五四"作家之间文学对话的发生。以徐志摩和有着"中国的曼殊斐儿"之称的凌叔华为代表的"五四"作家,对曼斯菲尔德的小说进行模仿和借鉴,作品在故事情节和叙事形式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确证了曼斯菲尔德对"五四"作家小说创作的影响。而中国文学传统潜移默化的熏陶,又使"五四"作家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接受发生创造性变异,小引和旧体诗的穿插等使他们的作品呈现中西交汇、古今相融的特点。探究曼斯菲尔德与中国"五四"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对于实现中西现代文学的对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