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瑞瑞 Liu Ruirui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9期192-200,共9页Social Science Front
基 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基地研究基金项目(19SHJD001);“基于法治指数的一带一路国家金融法律风险识别及对策路径研究”项目(CNSC017021)。
摘 要:中日信用卡诈骗犯罪立法动向的共同特点是刑罚积极主义倾向,亦即"积极刑法立法观"的确立,其中"法益保护的早期化"与"保护法益的抽象化"特点尤为突出。在日本,此种关于刑法立法动向上的理论总结大体是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自由主义法益观,以法益概念的具体化、明确化以及"法益侵害原理"的贯彻所得之结论,而且,对此种立法动向大多持批判态度。借此,日本理论界甚至针对作为实质违法论之核心的法益概念是否具有立法批判功能产生质疑。反观中国法学界,持结果无价值论的学者对积极刑法立法观则持支持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理论在法益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内涵泛化之倾向,对于"法益侵害原理"之内容亦存在误读。面对积极扩张的刑事立法之动向,法益理论已然捉襟见肘,比例原则才是今后探讨刑法立法合理化问题应予关注的一个原则。
分 类 号:D922.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17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