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剧种之陇南影子腔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当代戏剧》202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摘  要:陇南影子腔,原名"灯调" "灯影子",简称"影子腔",发祥于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后经挖掘、整理、改革,于20世纪50年代末搬上舞台,定名为"陇南影子腔"。该剧种在原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现在仍流行于甘肃省南部和中部的礼县、西和、康县、武山等十余县,是甘肃省独有的古老地方戏剧种。

关 键 词:皮影戏 木偶戏 唐宋时代 陇南 甘肃省南部 地方戏曲剧种 灯调 川剧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