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静枫 Huang Jingfeng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出 处:《艺术学研究》2021年第5期28-36,共9页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戏剧学学科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9JZD035)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十七年"时期,在"戏改"政策的推动下,地方剧种史研究全面展开。地方戏曲文字文献极度匮乏,文物文献零散隐蔽,剧种历史更多借助老艺人的记忆延续,口述史法成为此期剧种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戏曲史学科在"十七年"时期深入建设的重要见证。研究者以"结构式访谈"方式走近亲历者和见证人,收集剧种史资料,并通过直接转述、初步逻辑加工和提取考证思路三种方式对口述内容进行处理,完成剧种简史的书写,为地方戏曲史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此种操作存在不规范之处:其一,调查研究者访谈的方式相对单一,普遍使用"结构式访谈",而"非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叙事访谈""事件访谈"等方式未被灵活运用,影响了历史还原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二,未使用录音或录影设备对口述内容进行记录并进行归档管理。其三,多数研究者运用口述史法时,针对口述资料的核实与辨伪环节缺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