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盖群[1] 曾益春[1] 谢忠良[2] 蒋佳[2] 杨远萍[2] 刘刚[1]
机构地区:[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 [2]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成都610041
出 处:《四川蚕业》2021年第3期53-54,共2页
基 金: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2019ZYZF013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项目(SCCXTD-2021-17);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1ZDYF2183);四川省现代农业学科建设推进工程项目(2021XKJS093);四川省科普培训项目(2020JDKP0061);2021年现代农业种业提升工程项目;四川省“十四五”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20024).
摘 要:该技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联合研发,可适用全国有关蚕桑生产区域。截止到2019年底,该技术在四川省内的主要蚕区累计示范推广8.5万亩(0.57万hm2)。2019年,在武胜县猛山乡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示范区,整个新栽良桑嫁接苗从栽种到养成丰产树型仅用1年时间,当年养成二级支干,平均每亩(666.7 m2)桑园实现有效枝条达到6000根以上,亩桑产叶量超过1850 kg,较传统桑树养型技术可以提前1-2年,大大缩短了建园时间,每亩节支380元以上,此项技术通过和“622”种植模式的有机集合,在武胜县得到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以该技术作为重要科技支撑的成果“石漠化地区绿色高效蚕桑产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推广”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关 键 词:蚕业研究所 蚕桑生产 联合研发 蚕桑产业 丰产树 产叶量 示范推广 建园技术
分 类 号:S888.4[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5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