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干预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姚旭洁 冯芙蓉 宋丰军[1]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年第6期980-981,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浙江省温州市科技局项目(Y210180806)。

摘  要:中风后失眠系指中风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出现睡眠质或量不足的病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显示中风后合并失眠的发病率为56.7%[1]。失眠不仅会引起患者焦虑抑郁,而且影响整体康复,甚至增加中风复发的风险[2]。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用药不良反应较多,长期用药会产耐药性和依赖性[3]。中医治疗方法多样,效果显著,副作用少[4];其中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5]。揿针是形似图钉状针,在穴位揿针埋针不仅秉承了传统针刺的优点,且疼痛感小,患者依从性好,是中医临床护理技术之一。揿针埋针治疗各种原发及继发性失眠临床疗效确切[6],但对揿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的研究较少见。本文观察了揿针埋针对中风后失眠的干预效果,并与非苯二氮类(右佐匹克隆)作对照,总结如下。

关 键 词:中医临床护理 中医治疗方法 长期用药 后遗症期 右佐匹克隆 中风患者 传统针刺 整体康复 

分 类 号:R246.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