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聃 孙汪亮 宣守丽[2] 杨沈斌[3] 易厚天 石春林[2] 江敏 Lin Dan
机构地区:[1]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4]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上海200062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1年第20期248-252,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71574、41875140);福建省社会发展引导性(重点)项目(编号:2020Y0018);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编号:CXZX2016165)。
摘 要:为明确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及其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评估的影响,利用HOBO温湿度传感器,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柯郑村通过稻田小气候观测,分析了稻田与邻近气象站的温湿度差异,并利用水稻高温败育模型评估了该差异对水稻高温热害损失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从分蘖至成熟期,稻田的相对湿度比邻近气象站点高8百分点左右;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高温度比气象站点低1.1℃,灌浆期稻田与气象站日最高温度差异逐步减少,黄熟期后两者差异不大;而分蘖至抽穗开花期稻田日最低温度比邻近气象站低0.7℃左右。此后,随着低温过程的出现,稻田与邻近气象的日最低温度差异在增加,灌浆至成熟期差异达到2.0℃以上。当最高温度低于35℃时,考虑稻田和气象站点温度差异后,估算得到的败育率比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低50%,随着高温指标的增加,该差异在减少。
关 键 词:水稻 稻田 气象台站 气象要素差异 高温热害评估
分 类 号:S162.53[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