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百色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夏瑜 农智[1] 唐小芬 邓积广[1] 田红艳[1] 李思璇 

机构地区:[1]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533000

出  处:《应用预防医学》2021年第5期453-456,共4页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近年百色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点及变化规律,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2020年百色市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百色市手足口病阳性率为72.9%(2 977/4 084),阳性病例中肠道病毒71(EV-71)型构成比为15.3%,柯萨奇病毒A16(CV-A16)型构成比为30.0%,其他肠道病毒(EV)型构成比为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9,P<0.05)。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类型为其他EV型,分别占53.8%和72.8%;死亡病例全部为EV-71型;轻症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病原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5,P<0.05)。阳性病例分布有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4~7月,次高峰在9~11月,12月至次年1月偶有流行。百色市各县(市、区)均有手足口病阳性病例检出,除田东县以CV-A16型为优势病原外,其他各县(市、区)均以其他EV型为优势病原;各县(市、区)病原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17,P<0.01)。结论近年百色市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不断变化,EV-71型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他EV型逐渐成为优势病原。提示今后当地应根据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变化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便更好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关 键 词:手足口病(HFMD) 肠道病毒(EV) 病原学 分布特征 

分 类 号:R512.5[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