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峥 侯一鸣 刘璐佳 张迪[1] 王佳[1] 王有鹏[3]
机构地区:[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3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1年第7期1712-1713,共2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20H088);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级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摘 要:分消走泄法由清代医家叶天士首次提出,主要用于治疗三焦气分湿热证,尽管我国南北地域差异明显,但该法在儿科临床均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得到不断地丰富与发展。该文从以岭南地区与东北寒地为代表的南北两地入手,总结归纳分消走泄法在两地儿科临床运用中的特点,并重点分析王有鹏教授运用此法及温胆汤合方治疗寒地儿科湿热型疾病的经验,以期更好的指导儿科临床运用。
关 键 词:分消走泄法 地域差异 岭南儿科 寒地儿科 临床运用
分 类 号:R272[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