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出 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364-368,共5页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基 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JJ2012-37)。
摘 要:目的:比较常规针刺及常规针刺联合后顶穴搓针导气法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以风池、百会为主穴,实证加用内关、太冲,均用泻法,虚证加用肝俞、肾俞、足三里,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用补法,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联合后顶穴搓针导气法,两组均每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两天,共计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DHI评分均降低,MBI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联合后顶穴搓针导气法可有效缓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症状,改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眩晕障碍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分 类 号:R249.8[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