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瑞凤 张弥曼[1,3,4] 陈耿娇 Su R;Chang M M;Chen G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4]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及空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9 [5]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南宁530012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11期1856-1871,共16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202004、4186200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62017);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7GXNSFAA19829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A20070203)资助。
摘 要: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隶属于鲤科,是亚洲东部平原特有和常见的淡水鱼类.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与其食性相关,草鱼咽齿前、后侧面均具沟和脊而呈极具特征的梳状.本文记述了产自中国东部、北部和西部近20个地点的草鱼型咽齿化石,地质时代从渐新世至全新世.基于咽齿及其咀嚼面边缘的形态构造特征、咽齿前后两侧面上的沟和脊的数目及长度,本文建立了草鱼属两个新种(谢家草鱼C.xiejiaensis、东方草鱼C.orientalis)及与草鱼属相近的两个新属新种(三盛公德造鱼Dezaoia saintjaquensis、刘氏始草鱼Eoctenopharyngodon liui).根据已知化石的地点和层位,草鱼类很可能在早渐新世就起源于中国西部;中新世时草鱼属化石种广泛分布于中国,暗示当时气候相对温暖和湿润,有利于草鱼生长发育,尽管当时的华西可能比华东略为干燥;草鱼属现生种最早出现于山西榆社上新世初期,此外还发现于中国上新世-全新世11个地点.由此推测,随着青藏高原隆升,亚洲东部向东流的大江大河在上新世早期已形成,中国东部适于草鱼生活的温暖湿润的夏季季风气候此时也已建立.上述咽齿化石大多与哺乳动物化石同层发现,因此,本文参照这些哺乳动物化石推断了草鱼类生活时期水系周围的气候环境.
分 类 号:P53[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2[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