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辅助下微创治疗伴有邻近节段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立嘉[1] 丁其瑞 马成 李贺 任永信[1] 时寅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29 [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29

出  处:《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9期1379-1382,共4页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214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01487)。

摘  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辅助下微创治疗伴有邻近节段影像学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术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邻近节段腰椎管狭窄,利用DTI明确责任节段后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龄(57.1±14.4)岁,手术时间(94.0±23.2)min,切口长度(12.0±1.6)mm,住院时间(6.5±2.6)d。术后无神经损伤、硬膜破裂、椎间盘突出复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15.6±2.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痛VAS、根性痛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9.6%(43/48)。结论:伴有邻近节段影像学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使用DTI明确责任节段后行经皮内镜治疗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及邻近节段发展尚需进一步观察。

关 键 词: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邻近节段腰椎管狭窄 微创手术 

分 类 号:R681.5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