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培鑫 张学良[2] Li Peixin;Zhang Xueliang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出 处:《管理世界》2021年第11期121-136,183,共17页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19AZD006);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重大课题;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计划的资助。
摘 要: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集聚经济空间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扩展。城市群的发展体现了生产从企业聚集到产业聚集再到城市聚集的延伸,能够实现要素在超越单一城市的城市体系内流动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空间外部经济效应,经济主体不仅会受到本地集聚的影响,也会享受到由群内其他城市的共同集聚所带来的好处。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上下游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框架,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将城市群空间数据与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本文从城市群工资溢价的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除了所在城市自身的规模,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形成的集聚规模也能够产生显著的收入溢价,规模扩大一倍,劳动力收入会提高6.7%~8.0%,将城市群集聚规模在中心与非中心城市、不同地理空间分解并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这种影响仍都显著存在,另外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显示不同技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样本都能够从中受益。文章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则表明,产业功能的跨城市分工及其相互关联、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市场的一体发展以及由多中心带来的对拥挤效应的缓解是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的重要来源。从本文结论出发,我国区域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集聚优势,依托城市群的空间主体作用加强国内大循环,不断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有效实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