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学男[1] 杨颖东[2] WANG Xuenan;YANG Yingdong
机构地区:[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北京100088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11期1-7,共7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课题“STEM教育创新与实践:中小学机器人课程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CEA180262)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技术和教育作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动力,其深度关联密不可分。特别是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以来,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挑战成为世界性与本土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回溯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的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技术力量与教育变革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基础和方向,技术的社会性内涵通过社会文化长期影响教育理念,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同构于技术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教育的适应性回应与技术间持续存在此消彼长的作用张力。基于此,面向未来重构教育生态的可能与可为在于:在教育理念上,从技术运用的工具性彰显转向人文性探索;在教育关系上,在"教书"与"育人"的结构性分化中以学生为本;在学校形态上,富有韧性与弹性将是未来学校对传统学校的升级迭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6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