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玥 吴萍[2] 艾珂欣 李敏明[2] 邓程新[2] 耿素霞[2] 陆泽生[2] 翁建宇[2] 杜欣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280 [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出 处:《临床内科杂志》2021年第11期757-761,共5页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56例MDS患者,根据是否伴有+8染色体异常(简称+8异常)将其分为正常核型组(28例)与+8异常组(28例);再根据是否伴有+8异常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将+8异常组28例患者分为孤立+8异常组(18例)与非孤立+8异常组(10例)。根据是否伴有U2AF1基因突变将16例+8异常MDS患者分为U2AF1突变组(5例)与U2AF1未突变组(1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年龄、WHO 2016 MDS修订分型、IPSS-R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Hb、PLT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NC)、WBC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ONO)、骨髓原始细胞(BM Blast)和外周血原始细胞(PB Blast)比例]及染色体核型、U2AF1基因突变情况、总生存(OS)期、血液系统疾病基因突变筛查全套检测结果及IPSS-R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8异常组患者IPSS-R评分较正常核型组明显增高(P=0.001)。孤立+8异常组患者发病年龄、IPSS-R评分均低于非孤立+8异常组,OS期长于非孤立+8异常组(P<0.05)。孤立+8异常组患者IPSS-R评分高于正常核型组,PB Blast比例低于正常核型组(P<0.05)。+8异常MDS患者U2AF1突变率高于正常核型患者(P=0.064)。U2AF1突变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U2AF1未突变组(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08)、ANC>1.0×10^(9)(P=0.012)是影响+8异常MDS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核型组与+8异常组、正常核型组与孤立+8异常组、孤立+8异常组与非孤立+8异常组、U2AF1突变组与U2AF1未突变组患者的OS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染色体异常在MDS患者中十分常见,与U2AF1突变密切相关,但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关 键 词:+8染色体异常 U2AF1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 类 号:R551.3[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