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樊小玲 Fan Xiaoling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25-29,共5页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粤港澳文化认同研究”(16JJDGAT007)。
摘 要:从古至今,鬼母形象经历了一个由恶至善的变化过程,这与佛经故事的影响、中华民族母性崇拜文化的引导以及文人的自觉创作有关。“鬼母育儿”型故事中的“母”与“儿”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鬼母不顾阴阳乖隔,奔走人世间育儿,体现出超越生死的母爱;“儿”则指宗法观念下的夫家男嗣,“去母留儿”母题反映出男权社会中母权丧失的现实。“鬼母育儿”型故事亦折射出当时社会医疗技术不发达的现状,民众出于功利性和调适心理的需要,在民间衍生出一些与祈求妇女顺利生产相关的生育习俗和催生娘娘信仰及趋利避害的产妇鬼丧葬习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