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超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孟雷 刘虹[2] 韩继斌[2] 卫夏迪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太原030012

出  处:《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21年第5期425-42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01D111360)。

摘  要:在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是各种病因导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方式,约有40%的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然而,机械通气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并发症。及时脱机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过早或延迟脱机都将对患者造成有害的影响。不必要地增加机械通气时间不但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膈肌失用性萎缩等风险,甚至可能造成患者对呼吸机过度依赖[2-3]。然而,若过早地脱机,由于患者自主呼吸不足,再次施行机械通气会延长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并且会导致更多的并发症[4]。无论过早或延迟脱机都将导致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因此,正确的拔管决策对于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及时、正确地把握脱机时机。尽管多数机械通气患者在病因去除并满足撤机的基本条件(清醒状态、存在咳嗽及吞咽反射、氧合状态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之后可以顺利脱机,但仍有超过14%的患者在经过第一次自主呼吸试验后仍需1周以上呼吸机支持治疗,这些脱机困难的患者院内病死率高达32%[5]。发生脱机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呼吸肌功能障碍、呼吸力学受损、心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等,其中呼吸肌功能障碍是导致困难脱机的重要病因,但其往往也最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6]。

关 键 词:机械通气患者 心功能障碍 临床医师 吞咽反射 患者自主呼吸 重症医学科 死亡风险 呼吸力学 

分 类 号:R459.7[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