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学”的玄机--茅盾延安之行的精神轨辙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鹏程[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4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11期197-214,共18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以茅盾在延安时期参与“民族形式”讨论为出发点,他关于“市民文学”与“民间形式”的观点实际存在冲突之处。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茅盾长期秉持的文学观在抗战时期遭遇挑战,也反映出茅盾参与延安文艺话语建构时踌躇、微妙的心态。在党的文学体制中,茅盾经历了从拒绝充当“旗帜”到接受成为“人民的光荣”的转变,他所秉持的文艺观也从“市民文学”走向了“人民文学”,这背后是茅盾精神的成长史,也是党的文艺体制的召唤史。

关 键 词:市民文学 民间形式 茅盾 延安之行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