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鹏程[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11期197-214,共18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以茅盾在延安时期参与“民族形式”讨论为出发点,他关于“市民文学”与“民间形式”的观点实际存在冲突之处。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茅盾长期秉持的文学观在抗战时期遭遇挑战,也反映出茅盾参与延安文艺话语建构时踌躇、微妙的心态。在党的文学体制中,茅盾经历了从拒绝充当“旗帜”到接受成为“人民的光荣”的转变,他所秉持的文艺观也从“市民文学”走向了“人民文学”,这背后是茅盾精神的成长史,也是党的文艺体制的召唤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