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失眠症针灸选穴、用药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丽[1] 王东毅[1] 高菲[1] 赵艳青[1]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200062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年第35期3934-3938,3942,共6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2019WK118);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院级科研项目(2020304A)。

摘  要:目的总结失眠症针灸取穴规律、“证型-中药-针灸”搭配规律、“证型-针灸”之间配伍规律。方法以CNKI、万方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借助SPSS20.0与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对针灸治疗失眠症进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穴位分布、针灸取穴关联规则、“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药分布规律、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针药搭配关联规则、“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分析,探索失眠症“证型-针灸-中药”之间相关性的复杂网络。结果356篇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文献中所涉及的中医证型以“心脾两虚”“肝火扰心”“心肾不交”为主,针灸穴位以神门、三阴交为主,共得到取穴关联规则7条、“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8个;106篇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文献中中药以健脾宁心安神类为主,共得到针药搭配关联规则18条,“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18条。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中“心脾两虚证”最多,针灸选穴心经、脾经穴位为主,针药结合的研究中中药多具有健脾宁心、开窍化痰安神之功效,针灸治疗失眠症包括脏腑辨证取穴(神门-太溪、神门-内关)、阴阳配穴(申脉-照海),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研究中针药搭配关联规则则是以具有重镇安神、健脾宁心安神、安神益智的中药组合与具有交通心肾、宁心通络、安神定悸之功的针灸穴位搭配,增强协同治疗效果。“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以“心脾两虚证”与针灸、中药之间的配伍为主,涉及的穴位有心俞、脾俞、神门,单味中药有酸枣仁、茯苓、黄芪、白术,针灸以宁心安神之功为主,中药配伍则是归脾汤的类方化裁。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证型-针灸”搭配关联规则与“证型-中药-针灸”搭配关联规则大致相同,不同之处�

关 键 词:数据挖掘 失眠症 针灸取穴 用药 关联规则 

分 类 号:R256.2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