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Barysch MJ Braun RP Kolm I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年第12期1126-1127,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摘 要:日光性黑子(SL)发生在长期日光暴露的皮肤,尤其是老年个体,临床表现为色素沉着斑。组织学特征为棘层肥厚、表皮突呈棒状或分枝状延长,常伴有光线性弹性组织变性。SL与某些类型的脂溢性角化(SK)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征,有人认为SL可以演变为SK。关于SL发病原因存在争议。尽管黑素细胞数量只是轻微增加,但多位学者认为其活性增加是潜在的致病因素。其他因素还涉及:黑色素生成因子(内皮素1、干细胞因子,K6F和FGF7)及其受体(EDNRB和c-KIT)增加,巨噬细胞清除黑色素时间延长,或者位于毛囊隆突区的黑素细胞干细胞异常增加。因此,治疗的主要靶点是黑色素。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这些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或者至少不具有持续性,由此引发了关于黑素细胞的变化可能是SL发展的结果而未必是原因的讨论。
关 键 词:色素沉着斑 脂溢性角化 表皮突 黑素细胞 棘层肥厚 黑色素生成 角质形成细胞 干细胞因子
分 类 号:R758.1[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