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仑帕奈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孟林雪 王潇颖 胡越[1]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

出  处:《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21年第6期321-326,共6页Journal of Epileptology and Electroneurophysiology(Chin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971215)。

摘  要:2008年后推出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通常被称为第三代ASM,包括拉考沙胺、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卢非酰胺、瑞替加滨、醋酸艾司利卡西平以及布瓦西坦等[1-2]。第三代ASM由于其新靶点和新机制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药物的耐受性。PER作为第三代ASM已在超过55个国家被应用于局灶性和全面性癫痫患者。本文选取202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PER抗癫痫的研究文章进行综述,包括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单药治疗、添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以及真实世界研究),以期对癫痫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 键 词:真实世界研究 抗癫痫作用 癫痫持续状态 单药治疗 瑞替加滨 醋酸艾司利卡西平 第三代 临床应用 

分 类 号:R971.6[医药卫生—药品] R742.1[医药卫生—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