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刚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科学生活》2021年第11期66-67,共2页Science & Lifestyle
摘 要:丹毒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改变的急性炎症,发病常会有诱因,如患者皮肤擦伤破损,虫咬,皮疹,鼻、口腔等处有感染病灶,尤其是素患足癣,这些都是罹患丹毒的导火索。丹毒起病突然,局部色红如丹,很快扩大,皮肤温度升高,并伴有全身发冷、发热症状。祖国医学根据发病部位,将病发于头面的,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腰背部的,称为内发丹毒;发于下肢的,称为流火。若出现红肿由四肢蔓延至胸腹,或由头面向胸腹扩散,此为败血症危象,儿童和老人尤须警惕。此外,丹毒如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可致局部淋巴管变细而导致阻塞,易形成淋巴水肿和橡皮腿,要特别注意预防。
关 键 词:感染病灶 淋巴水肿 内淋巴管 虫咬 皮肤擦伤 丹毒 发热症状 急性炎症
分 类 号:R75[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