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内占位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庆禹 卢海平 马亚萍 伍富俊 肖殷 王信 

机构地区:[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贵州遵义563000 [2]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骨组织工程,澳洲布里斯班4059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21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60266;31960209);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Y093)。

摘  要:肠源性囊肿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疾病,1958年Harriman用它来描述神经管原肠、内胚层或呼吸道囊肿[1]。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占椎管内肿瘤的0.7%~1.3%,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发于青少年,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2]。多数患者无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或不适,疼痛机制可能是由于神经、脊髓受压出现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3]。椎管内的肠源性囊肿可以发生在脊髓的任何层面,最常见于下颈椎和上胸椎,极少发生在腰椎和骶椎[4]。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5]。2012年1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肠源性囊肿患者,为青年男性,符合发病年龄段,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检查诊断为L 1~2椎管内占位肠源性囊肿,行经后路L 1及L 2全椎板切开、占位物摘除、横突及椎板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疗效满意。本研究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 键 词:肠源性囊肿 椎管内占位 椎管内肿瘤 上胸椎 疼痛机制 磁共振成像 脊髓受压 下颈椎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