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超
机构地区:[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出 处:《电影文学》2021年第24期134-137,共4页Movie Literature
摘 要:杨德昌在《一一》中用风格化镜语巧妙地铺排了人物间的关系网,架构了中国台北的都市镜像社会。附着在《一一》中的文本和潜文本双重语义拓宽了电影认识功能的主客视野,电影符号成为《一一》探寻社会和表达思想的媒介载体。杨德昌对时间逻辑“一致性”和“摘要性”的编排方式厘清了多角度叙事视点的书写脉络。象征符号的涉指建构、电影叙事的艺术表达、认识功能的现实互文三个角度集中投射了《一一》的文化表征,升华了电影作为艺术作品引发受众共情和反思的价值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