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琳琳 邓炜煜东 苏涛[1,4] 李树峰[1,4] 周浙昆 Chen L;Deng W;Su T;Li S;Zhou Z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勐腊666303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植物地理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4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勐腊666303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1年第12期2150-2162,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批准号:41661134049、NE/P013805/1);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705);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9FB061)资助。
摘 要:壳斗科栎属高山栎组植物(Quercus section Heterobalanus (?erst.) Menitsky)组成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横断山地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森林类型,其分布格局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此前,高山栎组植物的最早化石记录产自西藏南部南木林县的中中新统嘎扎村组,而我们最近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芒康盆地的上始新统拉屋拉组发现的高山栎组叶片化石,表明该组植物的起源时间至少比之前认识的提前了近20Myr.通过几何形态测量法,结合该组植物在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地区的分布区扩张和群落中生态位的转变,推测高山栎组植物叶片至少在晚始新世时已出现适应局部区域特殊的高寒干旱生境的特征;之后随着高原隆升和新生代后期的全球降温,逐步寒化旱化的生境使其叶片的较强适应性得以发挥,并通过稳定选择表现出叶片形态演化迟滞.此外,综合已有的化石记录和高原形成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高山栎组植物在不晚于晚始新世起源于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部分类群沿冈底斯山脉和之后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向西扩散;其余类群向东和东南方向扩散,并在横断山地区的群落中成为优势类群.这种扩散路线与之前认为的高山栎组"北上路线"相反,也进一步验证了冬青栎组植物(Quercus section Ilex Loudon)的东亚起源假说.
关 键 词:高山栎 新生代 青藏高原 几何形态测量法 形态演化迟滞 生物地理
分 类 号:P534.613[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4.2[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