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文军[1,2] 刘雨航 Wen Jun;Liu Yuhang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 [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3]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 处:《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73-83,共11页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社会转型的中国实践与转型社会学的建构”(项目号:201701070005E0004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应对方式研究”(项目号:2021BSH0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不确定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和学术议题。然而,中国社会学界关于不确定性的探讨却严重滞后。其实,社会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特征的日趋显化具有同步性,因此,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不确定性"概念进行考评十分必要。通过对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这三大社会学理论范式中"不确定性"研究的学术梳理,我们发现,社会学对不确定性的探讨自古典理论时期便已开始,但除了当代社会学理论个别领域的研究外,对不确定性的关注更多是零散的、依附性的,穿插在对确定性寻求的各种理论体系之中,鲜有将"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讨论。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对"不确定性"概念进行再建构,并在现代化的历时性过程中把握其社会意义,以期推动不确定性社会学研究的开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