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长兵[1]
机构地区:[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出 处:《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11期45-55,共11页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米歇尔·福柯晚期思想的法哲学考察”(21XZX007);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人之终结的法律蕴涵——米歇尔·福柯法哲学的若干研究”(12GZZC01)。
摘 要:人、主体在哲学中赋有特别的意义,哲学史也可说是一部主体观念史。主体范畴的演变,依其自然的次序为渊源、奠基、凯旋和衰亡四个阶段。古希腊文明里,智者派普罗泰戈拉首次将人提升至度量万物的衡准。近代之初,笛卡尔则于经典命题"我思故我在"中为主体哲学作了奠基。及至康德、胡塞尔,最终将现代主体性哲学推向了顶峰。然而,20世纪前期和中期,人们却见证了"主体终结论"的狂欢。当今的主体论域内,多样化的理论正在展开:个体、主体间性、后现代主体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