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空中互联,为何姗姗来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鹰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卫星与网络》2021年第11期40-41,共2页Satellite & Network

摘  要:随着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国外疫情也有所缓和,全球民航业开始触底反弹。民航业的复苏,再次使国内空中互联(IFC)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面是地面5G如火如荼,一面是空中无网的盲区难解,落后的空中互联现状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那么,为什么国内空中互联(IFC)的进展如此缓慢,其中有何缘由?一、IFC发展现状(1)美国从2008年Aircell推出基于3G的ATG空中互联业务后,美国主流航空公司开始部署基于ATG技术的空中互联(IFC),2012年Ku卫星IFC解决方案在美西南航空公司落地,2014年Ka卫星IFC解决方案也在捷蓝航空部署,再到后来有了高通量Ku、Next G ATG,截止到现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民航飞机均实现了空中互联(IFC)。

关 键 词:触底反弹 民航飞机 民航业 捷蓝航空 IFC 互联业务 ATG 鲜明对比 

分 类 号:F56[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