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中良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182-187,共6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威慑理论将具体的、带有鲜明个性烙印的、动态的威慑效能形成过程抽象成静态的普适性机制,从而忽视了威慑效能形成的行动者间的差异性和即时动态性。生成认知主张认知是具身心智(大脑、身体)与身处环境结构耦合的产物,根据生成认知重新审视威慑效能形成过程,威慑效能不再是封闭于大脑中的对犯罪利弊的抽象的理性权衡、比较、算计,而是具身心智与身处环境动力耦合的即时结果,威慑理论认知视野由此实现了从"抽象性"到"生成性"的转向。这种转向导致了从威慑理念、威慑功能到威慑定位的多元价值取向嬗变。根据转向后形成的"生成视野—威慑理论"可以指导建立个性化预防模式,与威慑理论指导建立的特殊预防模式相比,它更能关切犯罪人的具体情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