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振华[1] 王芒 刘保一[1] 邱兴[1] 付大鹏[1] 芦健民[1] 赵德伟[1]
机构地区:[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辽宁大连116001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年第12期1278-128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基 金:辽宁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401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DLDXZSYY-BK201809)。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股骨颈骨折2枚空心钉内固定术中应用混合现实技术以准确定位导针置入点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9-01—2019-12采用2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46例股骨颈骨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3例术中采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并置入空心钉导针(观察组),23例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空心钉导针(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4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2~28(18.0±5.6)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29(20.0±5.3)个月。观察组21例骨折解剖复位,2例骨折满意复位;对照组20例骨折解剖复位,3例骨折满意复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8.5±3.0)分,对照组为(86.8±3.6)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采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导针置入点更准确,进而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使空心钉置入更加精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