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2]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出 处:《当代经济》2022年第1期105-112,共8页Contemporary Econom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房建设的社会空间效应、形成机制与福利测度研究,编号:12CGL092。
摘 要:基于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劳动力流动的背景,构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包含经济、交通、设施和环境四大因素的城市宜居性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城市宜居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性差异。全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城市宜居性四大因素对劳动力流动呈现显著但差别化的影响。经济富裕性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劳动力流动的动机通常首先是理想的工作和收入。紧随其后的是交通便捷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交通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就设施便利性而言,医疗水平较高和文化设施较完善的地区将吸引劳动力流入,而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限制,表现为阻碍劳动力流入。在考虑前三个因素的同时,环境舒适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依然显著,表明随着劳动力对其他因素的逐渐满足,他们对环境的考量也在递增。分区域实证分析发现,东、中部的经济因素正向作用最强烈,教育因素负向作用明显,东部交通有较弱的负向影响,而西部地区的交通因素影响最大。由此建议:除了改革户籍制度以促进教育的公平外,中、东部地区应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城市应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西部地区则应加强交通的完善和其他设施的建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