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丽欣[1,2,3] 廉毅 高枞亭[1,2,3] 沈柏竹
机构地区:[1]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62 [2]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 [3]长白山气象与气候变化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
出 处:《气象灾害防御》2021年第4期1-4,共4页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12302、2018YFC1507301);中国气象局预报预测核心业务发展专项(CMAH20160309);吉林省气象局科研课题(201706)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美国NCEP/NCAR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和全国160个站逐日降水量资料,按照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定义和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活动路径划分标准,选取3类路径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各9个典型年,分析5月下旬—6月下旬合成的大气环流演变过程与同期降水距平分布,尝试揭示东亚初夏副热带季风的纬向差异特征。结果表明:3类活动路径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在850 hPa风场、500 hPa高度和降水距平分布差异显著。偏西路径表现为波列偏西偏北,850 hPa的南风正距平始终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上空,降水正距平也集中于该区;中间路径代表气候态,为东亚地区初夏副热带季风的主要模态,大槽位置偏东,降水正距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偏东路径在120°E—180°E和20°N—70°N的区域呈现北负南正的波列,初夏副热带季风活动偏于西太平洋地区,我国东南部沿海与台湾的降水为正异常。2010年以来,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初夏均为非中间路径副热带季风,3类路径的3—5月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差异也较大。
分 类 号:P425.42[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36.24